交互案例分析
作业环境配置与提交指南
请复制腾讯文档 【HIFA Design 图形升维 2.0 > 案例分析报告】 文件夹内的置顶文档以获取下述分析框架的可编辑版本。请直接在腾讯文档的环境中编辑该文件。
文档命名规则:你的姓名(作品名称)
示例:陈敏(Human Space Travel)
分析框架
案例基本信息

设计点分析
请至少完成1个设计点分析,如果你有多个设计点想要分析,复制下列表格即可。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3个设计点分析。你分析得越多,你对相关可视化交互技术的理解也越深。

附录I: 术语表
下图是每一个操纵技术与三大经典交互步骤的对应关系(请注意,我新增了一个导航技术的子分类):
下表是对每一个操纵技术的简短解释:
整理
重编码:改变视觉编码方式,如从柱状图切换为折线图;
重排序:改变数据项的排列顺序,如按照数值大小重新排序;
重布局:改变视图的空间布局方式,如从节点-链接图切换为矩阵视图;
聚合
聚合记录:将多条记录/数据项合并为一条,如按月聚合每日数据;
聚合字段:将多个字段/数据属性合并为一个,如将身高体重合并为BMI;
拆分记录:将聚合的记录拆分回原始记录;
拆分字段:将组合的字段拆分为独立字段;
过滤
动态查询:通过交互控件实时过滤数据,如使用滑块筛选数值范围;
嗅觉控件:在控件上显示数据分布信息来辅助过滤,如带分布直方图的滑块。控件是隶属于主视图的;
关联视图:通过一个视图的选择来过滤其他视图的内容,也支持除了过滤以外的交互方式。视图间是平等的关系;
选择 Select
单选:选择单一数据项的操纵方法;
多选:同时选择多个数据项的操纵方法,如连线、高亮;
刷选和关联:通过在一个视图中拖拽选择区域,同时在其他关联视图中高亮相关数据项;
预览:在正式选择前预览选择的结果;
导航
缩放:改变视图的显示比例,包括几何缩放(简单改变显示比例)和语义缩放(不同尺度显示不同内容);
旋转:改变视图的观察角度,主要用于3D场景;
平移:在视图平面内移动观察位置;
约束:限制导航范围和方式以防止用户迷失;
附录II: 什么是好的“设计模式”描述
设计模式是对常见设计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案。一个好的设计模式描述应该使用通用语言,不依赖特定案例——让其他同学不需要查看你的案例就可以理解并使用你所描述的设计模式或经验。这是保证设计模式可理解、可传播、可迁移的标准。其他的考量包括:突出模式的本质而不是表象,清晰说明适用场景和实现方法,让读者能想到其他可能的应用场景。
❌ 不好的描述:
依赖具体案例:像Gapminder那样,在气泡图中选中一个国家,时间轴上会显示这个国家的轨迹。
仅描述了可视化类型,没有说明设计模式:使用树形图展示层次数据的父子关系。
缺乏具体的知识指向:使用时间轴控制像Hans Rosling演讲那样的动画效果。
过于具体的界面实现,不够抽象:点击视图右上角的展开按钮,可以看到更多细节信息。
缺乏使用场景或者说明模式的目的:“双击节点展开子节点”,"鼠标悬停在散点图上显示tooltip"。
描述了具体操作而不是设计思路:拖拽左侧的图例可以在右侧画布上添加图表。
✅ 优秀的描述(包含是什么、为什么、经验策略):
内容预览模式:在当前视图下点击操作前集成对特定数据对象的预览体验(是什么),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内容概要再决定是否进入细节(为什么),预览内容具有选择性、代表性,不影响主界面浏览的轻畅度(策略)。
视图关联模式:在多视图系统中,一个视图的选择操作会触发其他视图的相应变化(是什么),这帮助用户从多个维度理解同一数据对象(为什么),需要明确指示视图间的关联关系(策略);
轨迹保留模式:为动态变化的时变数据对象中保留它的历史运动轨迹(是什么),避免用户遗忘,方便用户对比当前和过去的变化路径(为什么),需要合理设置轨迹长度,提供轨迹清除功能,同时,透明度的设计可以解决轨迹的视觉混叠问题(策略);
作业评分
这是一项赋分作业,以下是该作业的赋分规则:
截止日期:2024-11-18 8:00
满分:100 分
占课程总分的权重:20%
赋分主体:按个人赋分
计分制:档位制
赋分规则:
100 分:在完成以下任务基础上,能够基于课堂反馈修改内容
60 分:在完成以下任务基础上,完成课堂分享,有效回答问题,展示出对作品的熟悉度
30 分:完成作业并上传至相关作业文件夹,命名规范
0 分:未提交不计分
更多学业表现评估规则请访问 学习表现评估。
最后更新于